近年來,工業總用電量,從97年度的985億度,到101年度1091億度,呈現逐年上升趨勢,更有環保團體質疑,2007年到2011年,政府對高耗能產業的用電補貼高達2600億元,不太合理,甚至有學者批評,政府拚GDP,一味優惠工業用電,卻忽略了開發綠色能源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,到底綠能產業和經濟發展能不能並存,又遇到什麼樣的難題,請看以下報導。
台灣四面環海,尤其西部沿海地區,風力資源豐富,也因此政府看準風力發電潛力,希望在2030年,達到建離岸風車600支,置陸上風車450支,預計創造超過3000億產值,就業人口達5000人。
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長 蘇金勝:「在未來20年內,可以比較去發展的再生能源,大概是太陽光電跟風力,所以我們有一個陽光屋頂百萬座,跟千架海陸風機這樣的計畫。」
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 廖惠珠:「今天我如果很普及,去推動太陽能光電板,馬上很多下游組裝的業者,他就有工作了,對不對?這是肯定會的,所以這絕對是有幫助的。」
儘管綠能產業能前景可觀,然而在政府追求GDP成長的情況下,仍舊偏重褐色產業,也就是高耗能產業,以2008年工業電價為例,工業用電1度電2.02元,足足比住宅用電便宜5角以上,儘管到2012年,工業用電有所成長至2.52元,但還是比一般民生,住宅用電1度2.72元便宜。
台電副總經理 李鴻洲:「它(工業)用的電壓高,我不需要再加工,不需要再降壓,不需要降壓的話,我們所需要投資的電力設備,就比較少,所以它的供電成本是比較低,所以工業用電成本,是比民生用電便宜的世界各國,絕大部分的國家,工業用電的價格,都是比民生用電的價格來得低。」
核工專家 賀立維:「你供過於求,大家就拚命用拚命用,尤其是補貼,不合理的補貼那個工業用電,補貼到它們就不想,也不願轉型,還在這邊製造業,你電價漲個一倍看看。」
甚至有學者以德國為例,強調德國因為積極發展綠能,不但經濟成長沒有衰退,反而一年創造了近百億歐元的產值,換算台幣將約4000億,更帶來可觀的就業機會。
台北大學環境研究所副教授 李堅明:「德國因為很早在推動這種再生能源,以就業量來看的話,到2008年、2010年左右,大概有30萬人就業,等於說他們國內,可以自己去供應他們的設備,這些產業跟技術,所以他們也不是說,主要是往外賣,他們是自己在用。」
反觀德國近10年,積極發展能源產業,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及就業機會,未來政府,不論是要藉由提高工業用電價格,淘汰部分高耗能產業,讓綠能產業得以進駐,還是加強與民間的溝通,不妨可借鏡他國成功案例,讓擁有發展風力,及太陽能光電潛力的台灣,有更好發展綠色經濟的前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