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啟動產業之旅,上週前往屏東縣佳冬鄉,參加國內首座設在滯洪池上的「浮動行太陽能光電站」。蔡英文藉此展現強烈的企圖心,宣示啟動 他在競選期間宣示的五大產業發展政策之一,她並且再次強調,520就職以後,優先推動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》以及《電業法》的修法,顯示新政府在太陽能光電 的努力,是要為民間創意跟產業的發展,創造出足夠的空間。
屏東這個浮動發電站的計畫相當新穎,是結合友達光電的發電模組,裝置在外銷日本的 水上箱網,組成水上太陽能發電站。水上太陽能發電因為能夠降低水溫、減少優養化、降低水分蒸發,發電效率在氣候穩定的情況下顯著優於陸地,台灣沿海有面積 龐大的魚塭,屏東縣政府因此喊出「養水種電」,希望創造出農漁業與太陽光電結合的世界前瞻範例。
然而,這個具有前瞻意義的發電站,實際上還不存在商業運轉的可能,主因還是財務上不具可行性。過去使用浮台作為承載太陽能板,遭遇外在環境的變化會 產生大量的折損與飄移,改用水上箱網雖然增加了穩定度並且降低成本,但是在既有的電價評審制度下,台電對所有太陽能電廠的收購價格不斷下調,使得這個新的 電站一出生,就註定一路賠錢的宿命。
不只是這座獲得蔡英文關注的太陽能發電站,幾乎所有既存、過往因為認同政府政策而陸續投入的太陽能電 廠,都因為收購價格逐年調降10%,逐漸淪為無法獲利的虧損事業。有不少業者直言,雖然蔡英文高喊衝刺太陽能產業,實際上台灣的太陽能發電已經遭遇瓶頸, 既有的優良業者因為財務結構不斷下修,對於新案已經沒有興趣,而早期以領取政府補助為目的的特權者,沒有永續經營的意願,已經陸續出現「孤兒電廠」,丟給 政府收爛攤子。
蔡英文在許多場合都強調,台灣發展再生能源,有技術、有創意、也有天然條件,「唯一欠缺的就是政府的決心」;我們審視蔡英文 的再生能源政見,的確堪稱全面而具體,例如太陽光電系統的建置目標,從馬政府的8.7G,一口氣倍增到20G,且計劃統合現有台灣光電產業上中下游共 109家廠商及科技部國研院、中研院等基礎學術研究單位,加上工研院綠能所、台電電力研究所、中鋼風電發展委員會等應用研究機構,將台灣所有太陽光電研究 到產出的能源,進行系統整合,朝向從零件走向系統的Total Solution,來建立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綠色產業鏈。
蔡英文團隊甚至指定了台南高鐵站旁、面積達到1118公頃的沙崙農場,作為整個綠能產業的創新基地,規劃為非傳統型的製造園區,加強科技研發、技術應用與產業培育,打造綠能產業發展的研發聚落。
但 是,這些堪稱華麗的規劃,仍然可能陷入過往失敗的陷阱,蔡英文團隊必須記取過往政府遭遇困難的經驗,從最根本的「電力產業現代化」開始改革。台灣不論是風 電或是太陽能發電,所以成效不彰,最主要原因還是在台灣電力公司。台電是台灣唯一、市占率超越九成的電力供應者,而這個產業龍頭仍然停留在燃油、燃煤與核 能發電,甚至視新進入的綠能發電者為敵人,難怪政府已經執行近1,000億元的巨額預算,成效卻像插在水瓶的鮮花那樣,表面絢麗,業者卻朝生暮死、無法生 根。
蔡英文的第一個挑戰,在於要求台電公司,真心加入她的綠能發展陣營。民進黨與台電存在相當的歷史心結,蔡英文的綠能政策,第一步必須腳 踏實地做好台電公司的改革,特別是將台電公司視為綠能政策的「夥伴」,而不是「改革對象」;採用國際常用的企業轉型模式,將台電的企業運營模式,從經濟部 下屬的公家單位,腳踏實地轉換為正常運營的企業;同時將綠能發展績效,設定為台電公司經營的績效管理指標(KPI),逐年提升台電公司的綠能發電比重。
更 重要的是,已經掌握行政權與立法權的新總統,必須使用政治手段,將過往地方政治人物與中央立法委員將台電視為提款機的惡習,予以徹底杜絕,如此台電才有真 正專業經營的機會。當然,目前正在立法院推動的電業法修正,將台電公司朝向電網分離、事業部經營的方向改革,也是綠能政策推動的成敗關鍵。
另 一個重要的支柱在金融產業。目前壽險公司每年新增超過一兆元的現金,卻大量投入海外債券、股票,甚至跑到英國澳洲去買房地產,政府必須將充沛的壽險資金, 引導到再生能源產業。前提當然是要讓再生能源產業成為可以穩健獲利、提供一定財務報酬的事業,讓壽險資金可以藉由購買公司債、產業發展債券等模式,為再生 能源產業提供最關鍵的資金活水。
我們樂見新政府對於太陽光電、風力以及新種再生能源產業的重視,也相信這是台灣永續發展的重要任務,期望新執政團隊能夠抓到重點,將台灣打造為發展再生能源的先進國家。
|